EuroPCR 2019 | 最新临床揭晓:OFR国际多中心临床验证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目前成像分辨率最高的腔内成像技术,被称为腔内的“第三只眼睛”,可以清晰显示腔内结构与病变性质。
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Flow Ratio,FFR)是目前评价冠脉生理学指标的金标准,对于造影界定的临界病变、串联病变、多支病变等复杂病变可以更为客观地评价血流情况。
单一的结构学或生理学检查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冠心病精准诊断的需求,然而,因为手术难度、医疗费用等原因,往往无法同时采用OCT和FFR对冠脉进行精准诊断。
因此,我们不禁思考,当结构学遇上生理学,二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又将会如何改变冠脉精准诊断?
最新揭晓临床试验专场:OFR(OCT based FFR)
本次EuroPCR 2019年会最新揭晓临床试验专场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博动医学联合实验室的涂圣贤教授代表研究团队揭晓了基于OCT计算FFR值诊断准确性的最新研究结果,该论文同步在《EuroIntervention》杂志发表(Yu… Tu. EuroIntervention. 2019;15:1-9.)。此外,本次EuroPCR大会上,OFR技术作为亚太唯一、全球六项之一入选了首届Jon DeHaan 基金创新技术大赛决赛,虽然OFR技术最终以极其微弱的分差遗憾未能获得最终大奖,但赢得了全场数百名专家学者的赞赏与评委的高度评价。

涂圣贤教授在EuroPCR创新日Jon DeHaan基金奖决赛专场展示OFR技术

涂圣贤教授在EuroPCR最新揭晓临床试验专场公布OFR临床验证结果
基于OCT计算获得FFR值又被称为OFR。行OFR检查时,OCT回撤成像后获取管腔断层影像,OFR系统可自动分割获得管腔边界并行管腔三维重建,同时识别并分割边支开口,然后根据新型算法计算出OFR值,完整计算过程在1分钟以内完成,一次回撤成像即可同时获得冠脉斑块形态学和冠状动脉功能学精准评价,对病变进行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诊断与评价。
OFR作为一种结合解剖和功能学评估的新工具,其与FFR的诊断一致性较高,且在优化PCI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OFR作为一项新技术,仍需要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对其进行进一步验证。此外,OFR在斑块成分识别等方面仍有提高的空间,涂圣贤教授研究团队目前正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斑块自动识别与分类,旨在进一步提升OFR的准确性及其在临床上应用的范围。希望OFR能够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更多他们所需要的患者特异性信息,辅助实现真正的精准医疗,造福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

OFR技术的设计理念与临床价值
OFR临床验证简介
OFR的临床验证结果包括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
回顾性研究纳入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与日本四个国家四家医院的355条病变血管。以压力导丝测量获得的FFR为“金标准”,OFR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度达到9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了86%和93%。与采用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 MLA)这一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OCT参数指导PCI相比,OFR具有更佳的诊断表现。OFR的曲线下面积高达0.95,与MLA的0.81相比,呈现了显著的提升(p<0.01)。

OFR与FFR相关性散点图
前瞻性研究入组了来自西班牙Punta de Europa University Hospital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共59位患者的71条血管。研究结果显示,OFR与FFR之间的相关系数(r值)高达0.84,OFR诊断准确率高达92.3%。与前一个回顾性研究所获得的结果相同,OFR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等方面均优于临床上目前使用的MLA。
此外,由于OFR软件分析自动化程度较高,基本实现了一键式“one click”自动分析,1分钟之内科完成一条血管的分析,完全满足临床导管室内实时诊断的要求。
OFR对PCI术后的评估应用
OFR预期在PCI术后评估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术后的FFR检查在临床上的普遍率尚不及术后OCT评估,但是术后FFR的重要性已在诸多临床试验中有所体现。OFR技术基于高分辨率的OCT图像,能够实现PCI术后的精准评估与手术优化。基于OFR技术的支架术后评估与OFR计算使得术后解剖、功能学的精准评估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