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CR 2019 | 百花齐放,多个QFR最新临床研究结果揭晓
在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日益成熟和广泛开展的今天,准确评估病变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关系、借助冠脉功能学评价指导介入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是一种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功能学意义的新方法,可用于在介入导管室中实时检测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无需压力导丝耗材与腺苷等微循环扩张药物,患者仅需接受常规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冠脉造影三维重建与血流动力学分析,便可以获得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评估,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诊断精度有显著提高。
QFR是目前国际唯一经过TCT、CIT和EuroPCR三大介入心脏病顶级学术会议手术转播考验的基于冠脉造影的无导丝FFR技术。近日,中国原创创新技术QFR第四次(2016~2019)登上EuroPCR的舞台,再一次向全球展示QFR评估狭窄病变功能学意义方面的应用,多个有关QFR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一一揭晓,其临床价值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也标志着QFR逐步进入临床应用。
专题1、Is QFR ready for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QFR for making better long-term decisions with a novel DES
中国原创QFR逐渐成为了临床常规使用技术,那它是否已经准备好指导临床决策,改变PCI临床实践规范呢?基于冠脉影像的生理评估专场围绕QFR如何使用造影进行功能评估,QFR能够为哪些类型的病变带来临床效益展开。

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医学院的Niels R. Holm医生在该专场上做了题为“QFR的准确率:基于造影的生理评估如何帮助临床决策提高预后效果”的报告。他介绍了使用冠脉造影完成QFR分析的过程,并报道在FAVOR II Europe/Japan临床研究中,QFR平均分析时间为4.8分钟(ICQ: 3.5-6.0),低于FFR的平均测量时间7.0分钟(ICQ:5.0-10.0)。
随后,Niels R. Holm医生基于在中国,欧洲和日本完成的四大QFR验证研究(FAVOR Pilot,FAVOR II China,FAVOR II E/J, WIFI II)进行了荟萃分析报道,该荟萃分析研究共统计了来自四个国际多中心研究的819个患者、969支血管,使用相同的QFR算法和标准操作流程对血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QFR和FFR总体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 0.80, p < 0.001)和诊断一致性(mean difference: 0.009 ± 0.068, I2 = 39.6),该研究已于4月发表于心脏介入权威期刊Catheter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期刊(doi: 10.1002/ccd.28283.)。
最后对目前正在进行的用QFR指导PCI手术决策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有效性临床试验(FAVOR III China)和非劣性临床试验(FAVOR III Europe – Japan)进行了系统介绍。Niels R. Holm医生是最早参与QFR临床研究的研究者之一,他指出QFR具有高可行性,分析速度快,节省医疗开销的优势。


药物洗脱支架BuMA Supreme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效果。该项研究应用QFR进行术前,术后立即和9个月随访的功能评估,研究表明QFR具有评估支架预后的潜力。
最后,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医疗中心(AMC)的Joanna Wykrzykowska医生对该专场进行了小结和展望,他指出用QFR来指导PCI是具有可行性的,QFR可以简化术者的操作,并具有良好的术后预后效果。在未来,用QFR进行支架预后的生理评估有望取代传统的评估方式。

专题2、New approaches in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oronary stenosis
来自瑞士洛桑沃州大学中心医院(CHUV)的Julien Adjedj医生在该专场上报道了两项基于QFR的回顾性临床研究。首先,他介绍了QFR在ARCA病变中的应用。ARCA是最常见的冠脉起源异常病变,用传统的方法来评估其功能学具有挑战性。Julien Adjedj医生报道了使用QFR对ARCA病变进行功能评估的回顾性临床实验结果,表明使用QFR有助于临床上对ARCA病变的诊断。

之后,Julien Adjedj医生报道了用QFR预测术后FFR的研究。该研究对DOCTORS临床试验的NSTEMI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术前QFR分析计算残余QFR用于预测术后FFR值,并与有创测量的FFR进行对比。该回顾性分析共纳入84个病人,术前残余QFR与FFR的相关性r=0.68,术后QFR与FFR的相关性为0.79。Julien Adjedj医生指出QFR对PCI术后功能评估可能是临床实践和研究的一个有前景的工具。

来自立陶宛健康科学大学(LSMU)的Greta Ziubryte医生报道了FFR和QFR在临界病变上一致性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纳入了来自62个病人的69个临界病变(狭窄率为35-75%),FFR和QFR的相关性为0.869。其中前降支和右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略高(r=0.89和 0.877 ),回旋支的相关性略低(r=0.609)。与金标准FFR相比,QFR的准确率达到94.2%,敏感性100%, 特异性84.2%。最后,他高度评价QFR为一种安全的方法,不存除冠状动脉造影外的任何风险,在临床实践中使用QFR可以识别靶病变和避免不必要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来自韩国的Ki Hong Choi医生汇报了QFR在评估急性心梗患者非罪犯病变的临床意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他回顾了一些以QF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主题的研究,并指出虽然现有的证据能证明在多数情景中QFR的临床价值,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急性心肌梗死(AMI),QF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验证。以此为出发点,Ki Hong Choi医生以慢性缺血性心脏病(SIHD)患者为参考,对QFR应用于AMI患者的非罪犯病变时的诊断表现进行了研究。研究共入组了82名AMI患者的105根非罪犯血管,以及182名SIHD患者的254根血管,研究结果显示,QFR与FFR在评估AMI患者的非罪犯病变方面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同时,QFR在AMI患者中的诊断表现和SIHD患者的诊断表现较为接近,基于这两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对于AMI患者的非罪犯病变的评估,QFR是一个较为合理的选择。最后,Ki Hong Choi医生还指出,正在进行的一系列研究(FAVOR III China、FAVOR III Europe Japan)或将证明QFR在常规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专题3、New trials in coronary imaging and physiology
意大利法拉利大学的Simone Biscaglia教授的HAWKEYE 研究(支架术后即刻QFR测量预测患者预后的前瞻性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入选为最新揭晓临床试验(Late-Breaking trial)。Hawkeye研究是前瞻性、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其目的是检验对成功植入第二代DES的完全血运重建患者,支架置入后的QFR值是否与随访中血管诱发的复合终点(VOCE)相关。研究共纳入来自602个病人的751支血运重建血管。

其中53例(7%)接受治疗的血管中发生77例不良事件,Cox回归分析提示PCI术后QFR是VOCE的独立预测因子([HR 0.56, 95%CI: 0.46-0.68])。ROC曲线分析显示PCI术后QFR≤0.89是VOCE的最佳预测阈值(曲线下面积为 0.77,95%CI:0.74-0.80,敏感性60%,特异性87%)。VOCE在术后QFR≤0.89的血管中发生率是QFR>0.89的三倍。同时,术后QFR可以用于判断术后压降的来源:支架部署不理想,未注意到的病变或弥漫性疾病。该研究结果的发布证实了QFR在优化PCI中的临床价值。


展望
QFR是介入导管室中的新工具,多个高质量的大规模国际临床研究证实,QFR与FFR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与诊断一致性。同时,相比于FFR,QFR能够简化操作、减少副作用、提高安全性,有助于提高冠脉生理功能评估的普及度,为冠心病患者制定更合理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随着各项临床研究的进展,将会有更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为QFR的临床应用提供支持,以影像为标准的传统诊断方法将会逐渐转变为融合形态与功能的优化诊断模式,进一步改善预后和医疗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