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尖心脏介入大会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大会EuroPCR 2022成功落下帷幕,QFR的卫生经济学效益研究、QFR指导多种复杂冠脉介入治疗的前瞻性研究、及最新计算冠脉生理学技术等十余项博动医疗创新技术研究成果的陆续公布,引起国际心血管同仁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大会期间,博动医疗最新一体化心血管精准评估技术从全球80余项创新技术中脱颖而出,斩获全球心血管器械创新大赛(Jon DeHaan Award)冠军!这是该奖项创办以来获该殊荣的首个来自亚太的创新技术!该最新技术结合了RWS、单体位QFR(μQFR)和基于造影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将被整合入新一代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中使用。

RWS(Radial Wall Strain,血管径向壁应变),是全球首个基于冠脉造影的斑块稳定性评估技术,仅需一个体位的冠脉造影,无需任何额外耗材,即可在1分钟内完成分析,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定量评估斑块破裂风险。
EuroPCR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涂圣贤教授代表各自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研究团队,公布了一系列RWS技术临床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 RWS与病变进展、急性心梗风险甚至患者预后都具有密切关系,有望赋能常规造影更多的功能,进一步细分风险等级,优化中度病变的介入策略,从而降低术后风险,给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黑科技”RWS是什么?
易损斑块往往拥有更大的脂质核和更薄的纤维帽,因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形变(应变)更大。目前评估易损斑块主要通过腔内影像观察斑块性质、或基于腔内影像评估斑块应变,但均需介入耗材进行有创检查,且分析复杂、耗时长。

涂圣贤教授在EuroPCR期间展示RWS计算原理与结果
RWS是全球首个基于冠脉造影计算血管壁应变反映斑块稳定性的中国原创技术。定义为:血管某一位置在整个心动周期内直径的最大变化率。RWS无需额外耗材,仅需一个体位造影即可分析得出。有望作为“看门人”,识别可以从有创腔内影像检查中获益的患者,优化介入诊疗策略。
RWS临床表现如何?
RWS越高,急性心梗风险越大

李晨光教授在大会上汇报RWS与急性心梗风险的研究
在临床上,部分冠脉无严重狭窄患者,因斑块进展破裂引发血栓出现急性心梗、心跳骤停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不稳定斑块的及早识别和干预对预防急性事件发生、挽救患者生命非常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李晨光教授公布了RWS与急性心梗风险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共纳入176名接受两次造影检查,且首次造影均显示轻度或中度狭窄的患者。

RWS与急性心梗发生的关系
通过分析计算感兴趣血管段中RWS的最大值RWSmax发现,后发急性心梗组与无急性心梗组的RWSmax存在显著性差异,RWSmax>12%是预测急性心梗事件的最佳阈值。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RWSmax >12%是后发急性心梗的独立预测因素,相较对照组,相对风险提升6.25倍(HR=7.25,95% CI:3.94~13.37, P<0.001)。
据此,RWS或可成为评估轻中度冠脉狭窄斑块稳定性有利工具,以一种极为简单的方式(仅需单幅造影)在早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风险程度,为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了多维度的信息。
RWS结合QFR可进一步识别真正存在风险的冠脉狭窄病变

涂圣贤教授在LBT环节报道RWS研究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涂圣贤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在最新临床研究揭晓(Late Breaking Trial)环节首次公布了FAVOR III China预设亚组研究:RWS评估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结果。
共纳入FAVOR III China研究中824条非血流限制性的血管(即QFR>0.80),以1年血管复合事件(VOCE)为主要研究终点,包括血管相关的心源性死亡,血管相关的心梗(非围术期)以及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

RWS与VOCE事件有关
研究发现,是否发生VOCE事件两组患者的RWSmax存在显著性差异(14% vs 10%, P<0.001),RWSmax >12%是预测1年VOCE事件的最佳阈值。RWSmax>12%的血管1年VOCE事件发生率更高,相比RWSmax较低组,相对风险提升了3.49倍(HR=4.49,95% CI:2.45~8.24, P<0.0001)。
在基于QFR进行生理学评估基础上,结合RWS指导PCI策略制定,可进一步降低VOCE事件发生率。
因此基于QFR结合RWS指导PCI策略,可以从生理学和生物力学角度,可以更好地识别真正高风险的病变,从而优化治疗策略,进而大幅改善患者预后。
RWS可成为预测冠脉病变进展的新工具

RWS评估病变进展案例
涂圣贤教授在大会上报道了另一项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合作,评价RWS与病变进展之间联系的研究。
研究共纳入808例2年内接受2次造影检查、初次造影未接受PCI的中度狭窄患者。若第二次造影病变直径狭窄率比初次造影增加了20%以上,则定义为病变进展。

RWS相较直径狭窄率能更好地预测病变进展
研究发现,病变进展组和病变未进展组在初次造影时的狭窄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但RWSmax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这说明RWS更能反映病变的风险程度。使用RWSmax预测病变进展的最佳阈值是12.6%。
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RWSmax > 12.6%是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HR = 7.12,95% CI:3.83~13.22,p<0.001),相较对照组,相对风险提高6.12倍。
RWS与病变进展密切相关,且RWS计算简单快捷,未来有望成为导管室生物力学评估的新方法。
总结
RWS无需介入耗材,仅需一个体位造影即可对斑块稳定性进行精准评估;结合QFR,可以从生理学和生物力学多个角度对患者进行精准评估,指导更为有效的介入手术策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还能预测病变进展,提前指导干预策略。

博动医疗研制的新一代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结合了冠脉功能学(QFR)、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和血管径向壁形变(RWS)为一体的心血管精准评估系统。这些博动原创的“黑科技”,赋能造影更多的价值,更便捷、快速、精准地对患者进行更全面的评估,指导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指导,未来有望在导管室大放异彩。

微信号:pulse-imaging 丨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